“据联商网&搜铺网大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018全年中国新开业商圈数量共533个。近三年来,商圈业态随消费升级不断发展,以餐饮、亲子、生活服务类的体验型业态年均增长率达4%-5%,商圈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娱乐、休闲的第一大场所。
随着商圈业态发展,内部品牌也日益丰富起来,同时也伴随着品牌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到来。都9102年了,你还问我商圈内部品牌是怎样跨越流量到留量的距离?
打造场景共振 吸引特定人群
WIFIPIX线下大数据中心研究报告表明,上海区域商圈到访人群中有车一族占比高达47%。一二线城市中车主人群更是商圈中高端消费力的主要贡献来源。
商圈作为消费终端是天然的消费场景,而商圈车库是连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距离最短的场景,是内部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首选。
商圈内部品牌通过在车库场景连接需求来吸引核心消费力群体,将“吃喝玩乐”的诉求点直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打造场景的体验共振,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
建立情感连接 激发消费兴趣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排斥硬广告,同时根据研究表明大约80%的人更愿意接受有趣的有意义的广告内容,而不仅仅是品牌的包装。
商圈内部品牌也掌握了这一特性,通过“生动的画面、走心的文案”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培养用户对品牌的感情和忠诚度,从而提高品牌的口碑,激发受众的消费兴趣。
锁定传播C位 促进时机转化
场景营销时代,除了抢占硬核场景,关键位置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
商圈内部品牌大多都拥有“即时性消费”的特点,品牌利用车主人群的行车轨迹习惯将广告投放在商圈车库的出入口通道、电梯等候厅等,使得品牌可以100%触达目标受众,且近距离的观看广告画面更具有冲击力,助力品牌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导流。
数据表明,在传统媒体广告被冲击而日趋式微的同时,商圈媒体的市场份额却在逐年增长。商圈车库广告以“场景影响力+情感共鸣性+时机转化度”的营销模式助力品牌击破受众心理壁垒,建立独特消费体验。